10月21日下午13:00-15:00,國際交流沐鸣於學術交流中心203報告廳開展了國際中文教育主題系列講座的第二場“古文字在漢字教學中的應用問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的郭瑞副教授為同學們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古文字知識普及課🦸🏼♀️。
郭教授從文字與漢字的關聯方面入手,引經據典🍾,在講座的開篇之際娓娓道來,講述了漢字的概念在歷史上的出現於命名的時間順序,從歷時的角度為大家鋪開了漢字逐漸成為中國文字的象征的過程🕵🏼,點明了漢字與文字的關系,由淺入深,將講座引向主題🧑🏽🏫。
對於古文字,郭教授有著淵博的知識。隨著講座中的一個設問“什麽是古文字?”被拋出,郭教授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點出了古文字的不同分類🛹,從時間上看👱🏿♀️、按照材質劃分、從時代地域上看三種方法,為古文字做了大致的分類。緊扣主題,開展疑問,對於古文字介入漢字教學會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這一方面以對比的形式展開,將單純教授記詞符號系統與兼有文化與漢字的教授方法做了系統對比👨🏼🦰,結合同學們的知識學習情況,內容深入淺出, 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相結合🈶,圖示法點明中心思路,闡述關鍵節點💅,舉出實際案例,完整構想了將古文字引入漢語教學的設想💂♀️🧜🏼♂️,早期識字階段,中期識字階段,後期識字階段🤹🏻,要求學習者不僅僅根據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更是靈活運用漢字結構中古漢字的知識,靈活解決識字問題的方式🕺🏻,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們今後的教學與學習的整體思路提供了新穎而有效的思路拓展。
經過本次講座,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學習到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漢字知識,教學技巧與專業素養相結合💷,給同學們今後更好解決漢語教學要點提供了新的方法論,也相信國際交流沐鸣國際中文教育主題系列講座能在各位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拓展知識層面,幫助學生講好中國故事。